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清话事人 > 612 这场战争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612 这场战争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612 这场战争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第1/3页)

    罗刹人下榻的使馆内。

    众人闭门激烈争吵。

    在隔壁监听的吴国翻译,痛苦的攥紧拳头。

    语速太快了,现场太乱了。

    没法记录。

    终于,

    一声高亢的男声镇住了全场。

    “够了。”

    “慌什么?伟大的罗刹帝国无所畏惧。吴皇说的没有错,实力决定边境线,而不是一纸条约。”

    众人直勾勾望着忿怒的苏沃洛夫。

    “先生们,我决定签署这份条约。诸位,举手表决吧。”

    7成赞成, 3成反对。

    ……

    次日,

    身穿礼服的全权使节苏沃洛夫进入吴皇宫。

    他在上百人的注视下,在《苏州条约》的最后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

    从松江府来的欧洲诸国商业代表目睹了这一幕,以及条约的全文。

    签字之后,

    吴皇宫举行了盛大酒会。

    当日,松江府多艘外籍商船紧急起锚离开,将这一震惊消息送回本土。

    花旗硝烟未定,中亚狼烟再起。

    这乱世,如野心家所愿。

    ……

    苏沃洛夫成为了酒会中心人物。

    各国使节纷纷举着酒杯和他攀谈,没什么目的,就是想关心一下罗刹的战争潜力。

    打仗,打的是金钱。

    吴国有枪炮有金钱,想来不需要国际援助。

    你罗刹又穷又狠,要不要贷款?要不要买军火?

    大家都是文明人,说话不藏着掖着。

    酒会上,

    撒克逊使节多次开怀大笑,嘴角咧到了耳根子。

    法兰克使节红光满面,喋喋不休的向苏沃洛夫推销本国的银行家。

    普鲁士商馆代表紧紧跟随,希望圣彼得堡雇佣更多的本国退役军官。

    总之,所有人都希望看到战争。

    打起来,血流成河。

    好耶。

    吴国——罗刹的战争符合欧洲所有人的利益。请注意,是所有人!

    ……

    在全球贸易当中,吴国占据了最上层的生态链,供应了全球的茶丝瓷。

    赚,太赚了。

    即使大举收购全球原棉,即使大举购入各国的专利和机器,即使大举购买各国殖民地原料

    贸易顺差依旧恐怖。

    更恐怖的是,顺差的数目越来越大,比清廷一口通商时的数字还要大。

    因为,

    吴国境内增加了海量的茶山种植面积。

    新栽种成活的茶树第一年就能出货,之后每年产量还会逐渐增加。

    实际上,桑田的种植面积也扩大了许多,但 3年后这些桑田才能产第一茬桑叶,因而目前不显山不露水。

    瓷窑数量一年翻一番。

    目的明确,追求流程化、廉价化,主攻欧洲的下沉市场,要让最普通的欧陆工人家里也能拥有一套东方瓷器。

    瓷器背面统一印四个汉字:以人为本。

    ……

    欧洲诸国不是傻子,现状很尴尬。

    但无奈。

    一,本国的海关税增加了。

    二,国内对东方商品充满热情。

    三,部分贵族入股海贸生意,而且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

    四,各国之间很难团结。

    在众多因素的加成下,各国几只能表态:支持本国商人进口茶丝瓷。

    不支持也不行。

    走私商会进来。

    拦不住的, 18世纪没有边境墙。

    吴廷彻底堵住了国内的走私渠道,这一点深得人心。

    所有欧洲商船必须从正规途径通关。

    每年,

    吴廷海关会将茶丝瓷的出口底本给各国王室送一份。顿时,欧洲沿海的走私销声匿迹~

    这是建立在关系友好的基础上。

    如果关系恶化了,吴廷还会抄送出口底本吗?

    恐怕邻国的走私商要乐死了。这会的欧洲可不是铁板一块,互相下绊子很正常。

    ……

    总结一下,就是欧洲各国对吴国既爱又恨。

    不敢拒绝,又不敢得罪。

    外交的魅力就在于此。

    实力是巨浪,外交家就站在浪头,张开双臂,冲浪。

    浪的飞起。

    谁给我下绊子,我就给谁下 10倍的绊子。

    下明棋,玩阳谋。

    文明的一批。

    吴国和罗刹开战,财富就能通过战争重新流入欧洲。

    兔死狐悲是不存在的。

    罗刹属于半个野蛮人,不被主流所接受。

    ……

    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