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人才难得 (第1/3页)
许行坤的丞相衙门公堂里惟一悬挂的条幅,便是许行坤亲自提的“大丈夫能屈能省”,那玩意虽然写得是难看了点儿,不过许行坤还算满意。
我也是会写毛笔字的人了!
他理所当然的将其裱好了,挂在堂上。而堂下,他的桌子上、背后屏风上到处贴满了纸条,他伏在案上在写着,如果是二十一世纪的白领来到这儿,看到这幅场景,定然会以为是某个小白领又在被老板逼着加班。
忽然,他冷丁想起什么,便站起来浏览屏风上的纸条。
许行坤叫:“来人!”
上来一个奏差,许行坤把写好的东西交给他叫他差人飞马快递浙江胡俞,叫他暂且放弃行动。
这人下去后,许行坤又看桌角粘的纸条,马上又叫人:“来人!”
又上来一个书办,许行坤吩咐把太平收税的底册子拿来,骂了一声,谁叫他们又加了丁税。他把一个札子递过去,勒令太平知府马上把丁税免掉。
这个书办下去后,许行坤又看了一张字条,再次唤人:“来人。”
又上来个书办,许行坤动问金陵修建学堂的钱到了没有?
书办答道:“还没到,我昨天去催了。”
许行坤让他告诉金陵知府,三天之内不能开学,让他把大印送回来,自己去领罚。
书办额头冒汗,诺诺应下。
许行坤自言自语喃喃道:“没有人才,国家怎么能兴旺?”
所谓人才倒也不是没有,拿下金陵后,不知有多少读书人前来投靠许行坤,但是这些读书人之中,大多怎么说呢,都比较顽固,对许行坤的政令,并不能很好的理解。
比如说民用火药,禁铁令放松,以及奴隶贸易。
这令许行坤很头痛,他要的是谋士,是执行者,不是大爷。
至于军事方面还好,许行坤在军队中开设的军校虽算不上源源不断输送人才,但至少目前够许行坤用了。
只要他不再毫无节制地扩大军队规模。
书办答应着下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