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阉奴风波 (第3/3页)
他们七嘴八舌,谴责那位孙掌柜:“孙掌柜过分了。”
“开当铺的老毛病要不得。”
“第一次听说奴隶还有破烂的。”
“老孙,今时不同往日,一言一语,当三思而后行,不要恶了我商行与军队的干系。”
在众人责备下,那孙掌柜红了脸,团团作揖求饶。
事情很快过去,市场上恢复热闹,对各位掌柜来说,他们时间也是宝贵的,不能都用来围观。
游青身旁的商贾们,跟在游青身后,继续游说。
对他们来说,孙掌柜只是小角色,不轻不重说两句也就罢了,不值得投入多大精力。
游说,才是重要之事。
……
亳州,正准备迁都的朱寿。
朱寿依在案桌前小憩一会,很快惊醒过来,他摆了摆手,止住值事太监的劝说,吃了几块点心,又聚精会神看起奏疏。
这些奏疏,大半是几处义军的战报,而在朱寿要求下,金陵战报,乃是重中之重。
源源不断,递到他的案头,而害怕被李胜欺瞒,这些奏疏,他都是要求一天至少上交三份,他再细细在其中取证,然后与自己得到的信息对照。
虽然这令他的工作量大了许多,但得出的结果才更让他相信。
汴州的战事说是已经结束,其实还在继续,一些元军残部正在与己方僵持,不过有李胜坐镇,问题应该不大。
因为双方,就这样相持下来,更多考验的就是各自的后勤供给能力。
面对几乎快要破产的元朝廷,朱寿还是有些底气的。
不过户部尚书李世勋是李胜的人,而他只会叫苦,一天到晚就是粮草难支,粮草难支,就是大胜后元军留下无数辎重,粮草还是难支。
也不知道李胜将这些粮草弄到哪里去了。
没有粮草,在这个乱世,比没有兵士还可怕,乱世里,粮草可兵士重要多了,粮草不足,同样在外征战的孔芳即使击败敌人,也因为后勤补给不足,不能扩大战果,就因为这,孔芳已经不知道叫苦多少次了。
他叫多了,又没解决的办法,朱寿皇帝便因为心上人感到烦忧,起了以换掉李世勋的心思。
李世勋是李胜的人,掌控国家财政,实在令朱寿不爽,但说实话,如果朱寿真的想换掉李世勋,却必须得到李胜的同意,否则他根本动不了那个家伙!
但为了改变自己糟糕的财政问题,朱寿也顾不上什么了,他这几日一直在想,自己还能有什么能用来做筹码的,可以与李胜交易,换取一些东西。
想来想去,朱寿都觉得,与其和李胜做交易,不如和许行坤做,至少有个亲戚的情面在,他应该不会太为难自己吧?
想起许行坤,朱寿心中不知是何滋味,他己经得到一些风声,传闻来自金陵的风声。
关于一些很不好东西的传闻。
这是濠州那一线的守将田祝发来的奏折,还没看,朱寿己是眉头皱起,田祝这人呈兵于濠州那一线,说是协助许行坤防守,其实身担监视许行坤之责,他能有什么重要军情。
不知道为什么,朱寿的心中,忽然起了一片阴云。
虽有了心理准备,然看奏疏内容,朱寿差点跳起来:“阉奴?!许行坤在属地公然买卖阉奴!他是要造反吗?!”
他双手颤抖:“购买阉奴众多者可换取定额外的火器购买权?他是想干嘛?!”
他呆立良久,随后勃然大怒:“许行坤啊许行坤啊!妄我对你十分看重,还指望着你匡扶正统,让你滁州王之贵加封右丞相,你就用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报答我?!好啊!好啊!好一个许行坤!”
他厉声道:“召,右丞相陈新甲,礼部尚书张四维!”
……
陈新甲走在前往御书房的路上,虽疾步而行,然举手投足间,皆显优雅风资。他还不到五十,正当盛年。
陈新甲本是蒙元一朝臣,曾官拜巡抚,只是后来贪污事发,他为抱住名节,不得不弃官不做。
不过这人很有心思,他对外宣传可不是因为自己贪污才辞官不做,他对外的说法是因为他看不惯元人作为,所以愤而辞官。
而这个说法一来二去,真的传出去了,他也因此在家乡获得了巨大的声誉,这不,明王建国后便将他请来做右丞相。
看看,沽名钓誉之徒都可以以他为榜样了。
不过陈新甲担任丞相至今,毫无作为,而且大事一般也轮不到他决议,很少有皇帝单独召见他的状况发生,所以他一边走寻思,皇帝急召他与张四维二人,所为何事?
-------------------------------------------------------------------------------------------------------------------------------------
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