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王和成亲(三更) (第1/3页)
这些事情,许行坤也颇为头疼,现在滁州、濠州军民分田分地,以中国百姓对田亩的渴望需求,家里有田可耕,他们是不愿意去当工匠的,更何况那些技艺娴熟的工匠?而且还有工人的问题。
为今之计,也只有将那些流民强制派发去当工人了,这些流民都是听到又好政策跑过来的,自己设立粥厂养着他们,现在也该是让他们以工代赈的时候了,等过上几年,在考虑为他们分田分地吧。
还有滁州、濠州的军民们,他们享受了那么多福利,也是时候组织他们干活,贡献木料的了。就农闲的时候吧!
这些都有了定计,许行坤才顾得上问吴茂森火器的问题。
吴茂森是几十年的老工匠了,年轻的时候,大明还没亡,火器这东西,全厂就属他最精通了。
其中许行坤看中的是鸟铳,一把鸟铳的有效杀伤力至少在七十步以上,完全可以和弓箭对射,但是比起弓箭的制造购买成本,以及弓箭手的训练难度,鸟铳兵明显要好练许多。
不过鸟铳的制造工艺复杂,而且许行坤对火器也不在行,所以鸟铳的制造就一直搁置了下来,直到如今,总算是有了机会。
据吴茂森所说,,每一杆鸟铳大约要用到六斤精铁,也就是大约四十斤毛铁,加上炭价,工匠的工钱食粮,以及那些杂七杂八的耗费,一根鸟铳大约要四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
不过俗话说得好: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许行坤关心的是,鸟铳的质量问题,容不容易炸膛。
对于许行坤的忧虑,吴茂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他说,有些鸟铳之所以会炸膛,大多是因为工匠在制作的时候投机取巧,为了省些铁,造的枪管粗细薄厚不均,但是如果让他造,肯定不会有这些问题。
许行坤点了点头,但他当然不可能仅仅听取吴茂森的一面之词。他说:“吴匠头我当然是放心的,不过我们还是得立下规矩,今后你们每造出一杆鸟铳,我都会给你们奖励,但是如果不合格,我会扣掉你们得工钱以补充耗损材料,如果造成军士损伤,还要加以处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