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嫁女儿 (第2/3页)
郭夫人皱起眉头,转身欲走,却被郭遇春一把拉住,轻声道:“先别走,找个机会看看他在写什么再下定论。”
郭夫人“呸”了一口:“闭嘴吧,见他一副斯文的样子,却坐没坐相,写字还抠脚丫子!你让我女儿陪她,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两人正争执着,却见许行坤伸了个懒腰,嘴里嘟囔着些什么,便懊恼地起了身,向外面走来。偷窥的两人见状,顾不上再吵,连忙躲了起来,直到许行坤走远了,才重新出来。
两人对视一眼,郭遇春一马当先,溜进了客房,郭夫人见状,犹豫了会儿,也跟了进去。郭遇春刚进去,便抽出了许行坤收在一旁的那张纸,看了起来。那张纸上字迹还算清秀,首先看到的是一行小字:“后元隆庆八年,淮北大灾,死伤无数,朝廷无能,官逼民反。”下面还有一行批注:“乱世多英雄,淮北地处一隅,可动天下。”
郭遇春神色凝重地往下看,只见下面写着些旱灾、瘟疫之类的解决方法,如饮用热水等等,细细看下去,越看越是心惊,没想到一个病人居然有这些见识。
根据郭遇春当官这些年的经验来看,这些方法既不用多大的成本,却能有效的解决很多难题。
再往下看,心中敬重之情越盛。下面写着的都是些治理天下的法子,有没有效果还不清楚,最后还列举了商鞅与王安石的例子,分别标注出了两者改革的优点与弊端。在郭遇春看来,无疑是开了一扇新的门。尤其是开头的那句话:“所有的改革都是拉拢多数派打击少数派。”想来实在是有理。
“你在发什么呆?”郭夫人冷不丁地说道,随之不屑地看了一眼许行坤所写,说:“一个粗俗小子,能写出个什么来?”话音未落,却听他们身后传来一个惊讶的女生:“爹娘?你们在许师傅的房里做什么呢?”两人转身一看,只见郭宁莲惊讶地站在后面。她回去后怎么也想不通,许行坤怎么当了和尚,最后鼓足勇气,决定来许行坤的房间当面问他,可她没想到自己刚进来就见自己的父母鬼鬼祟祟地在许行坤的房内,不知在干些什么。
郭遇春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女儿,松了口气,避而不答,指指手中那张纸问:“他写的这些东西,女儿你可听说过?”
“这是什么?”郭宁莲凑过来,坐下来从头翻阅。看了一会儿,抬起头来,神情凝重道:“女儿没听许公子说过!可看这张纸上所写,许公子果然不是凡夫俗子啊!”说罢脸色微醺。
郭父郭母对视一眼,最后还是郭夫人忍不住道:“写了些什么呀?只得你们父女俩都给他叫好。”
郭宁莲答道:“许公子在这张上写了许多治理灾情以及改革的法子,其中引经据典,实在是博学啊!”
郭夫人说:“记这些没用的东西干什么?他一个穷和尚,还能管到这些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