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事后、小心眼的瘟神以及移交 (第1/3页)
重庆,边保代表团驻地。
边保的同志们正在进行移交事宜前的准备工作,钱大姐则好不容易处理完手上的事情,开始查看这两天的新闻。
翻开新华日报,入目的新闻便是军统和中统相继释放在押的共产党员的消息。
这个消息钱大姐自然是早知道的,但她还是忍不住又看了一遍新闻上的报导。
站在新华日报的角度,自然是盛赞国民政府这是彻底放弃两党争端、一心抗日的表现。
对此,钱大姐只有隐晦的笑了笑。
人们不会知道,所谓的中统释放共产党党员,不是因为中统和军统的良心发现——如果他们真的有良心,就不会在抗战爆发后,还秘密的逮捕中共人士、进步人士、抗日人士!
没错,这些被释放的“犯人”,全都是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军统和中统秘密逮捕的——也就是中共这边已经吃过了一次亏,知道国民党的顽固,否则来自内部的冷箭一定会制造比皖南事变更惨痛的教训。
在原时空中,国民党在1942年还制造过一次南委事件,仅此次事件,在江西和粤北,就有超过两千名党员被捕——这个时空中,因为张安平的秘密干预,消息被组织及时获取,并未造成原时空中那般惊人的损失。
可即便如此,军统和中统的手里,依然有超过三千以上的我党同志,而抗战爆发后“悄无声息”的牺牲在军统和中统监狱里的同志,更是不计其数。
狗改不了吃屎!
现在的局面,只不过是张安平绞尽脑汁营造出来的,军统和中统,被迫不得不如此做而已。
钱大姐深知,用不了多久,国民党顽固派的屠刀就会又一次举起来。
只不过,这一次的屠刀,操刀人将是张安平——有张安平操刀,这屠刀不会破坏抗日局面,更不会造成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凉局面。
至于怎么收场,钱大姐已经不关心了。
不是她真的不关心,而是张安平做事如天马行空,她着实难以想象啊。
就像这一次的布局,布局之初,张安平说的是他需要一个“联络员”,联络员的人选是林楠笙。
但等这个局越做越大以后,钱大姐直接懵了——怎么到最后会有这么大的动静?
她跟张安平秘密的见过一次面,当时张安平也“委屈吧啦”的说他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这些,着实是世事难料,并说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了,那就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如果没有后面一句话,钱大姐还相信这是脱离了掌控,不过考虑到最后张安平营造出的如此的局面,必须侥幸的道一句运气。
可从张安平嘴里听到“硬着头皮走下去”后,她就知道这绝对是张安平的算计。
毕竟,张安平可谓是“前科累累”。
对此,钱大姐其实没有太大的意见。
还是那句话,张安平早已经用无数的案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很多事,就必须以张安平的意志为主,这一次的布局,说穿了着实太庞大了,张安平自身也极其危险,她若是知道张安平的胃口这般庞大,必然是要不顾一切反对的。
但结果却是最好的:
以军统在延安的情报网为契机,最终撬动了整个局势,让三千多名被捕的同志都得以释放,在隐蔽战线而言,这是一次伟大的战役胜利!
【这家伙啊……】
钱大姐无声的感慨,这一次的局,完全就是张安平推着自己走,也推着军统和中统——他甚至预料到了中统对军统的背刺,也预料到了来自戴春风激烈的反击!
他就像是一双无形的大手,将局势当做了泥团,经过他的揉捏之后,唤作泥团的局势,愣是变成了他想要的形状!
之前钱大姐最担心的是收场,担心张安平会因为牵扯太深而难以抽身,最终导致被怀疑——张安平的级别太高了,身份太特殊了,再加上他所背负的名声,钱大姐都不确定张安平如果暴露能不能回到组织的怀抱。
可这一次的局,最终的结果却大跌眼镜!
张安平反而成为了最凄苦的那个“受害者”!
虽然落了个卸任京沪区区长、京沪区解散的结局。
【火中取栗啊,真正的烈火中取栗啊!】
再一次悄无声息的感慨一句后,钱大姐终于将思绪拉回到了手上的报纸,开始认真查看报纸上的各种新闻。
一则不引人瞩目的新闻让钱大姐刚刚平复的心情又激荡了起来。
军统上校处长张贯夫,被【计生委员会】授予少将军衔。
看着这则新闻,钱大姐简直啼笑不得。
军统真正的负责人戴春风,是中将——注意,这个是职衔,而不是铨叙军衔。
(职衔,指的是职务军衔,铨叙军衔是正式军衔。)
在戴春风之下,军统内部职衔为少将的核心高层,加起来不到十人。
这区区不到十人里面有两个另类,张安平和徐百川。
张安平完全是凭借功劳升到了职衔少将,属于令人无话可说的那种;
徐百川的情况比较特殊,他虽然不是密查组时期的元老,但却拥有仅次于密查组元老的资历,他充当大腿挂件期间,也积攒下了无数惊艳的履历,再加上还曾经是上海区的区长,在转行干起了忠救军总指挥后,便授予了少将的职衔。
也就是戴春风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