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生物计算机 (第2/3页)
储数据,相当于四进制的数据结构。
而且DNA作为存储介质有很多优点,比如DNA能存活的时间很久,远比磁盘的寿命要更久
我们在今天依然能找到几千年前灭绝动物的DNA,但是你磁盘里的信息能保存超过百年吗?哪怕你精心保存。
DNA的信息密度也很高,人体一个细胞中的DNA链数据存储量是3GB。
英格兰的科学家曾经在2012年的时候把739KB的数据编译到DNA中,其中包括莎士比亚所有的十四行诗。
到了2019年阿美利肯的catalog公司将16G的wiki百科写入DNA中。
与脑机连接类似,DNA技术属于一直有新闻,但是没有落地的商业应用。
因为蓝星的DNA存储技术还有很多限制,数据以无序方式存储的 DNA 分子上;通过从该 DNA 中读取数据同样是随机的。
我们从磁盘里读取或者写入数据都是根据“索引”进行,而数据不管是写入DNA还是提取都是无序的。
这是DNA存储至今无法落地最大的难点。
生物电信号和电信号的规模转化,蓝星科学家更是无从下手。
DNA存储无法实现,生物计算机就更无从谈起。
郑理早已将生物计算机培育好,他们是一整个磷虾群,生物计算机从网络设施到处理器再到存储的基本单元全部在磷虾的细胞中。
只是这些生物计算机没有经过施法,无法像真正的生物计算机一样应用。
郑理恢复施法能力后对这些的磷虾进行批量施法。
被改造后的磷虾是一个个的种子,这些种子会被郑理投放到太平洋中。
之所以郑理将狮城的研发中心选在海边而不是中央CBD,就是为了方便将这些种子放生到海里。
“磷虾”们被放生到太平洋后,它们会进入到各种海洋生物的体内被消化。
然后海洋里的生物会被种子改造成一个个的生物计算机。
小鱼吃磷虾,大鱼吃小鱼,吃过磷虾的小鱼在被大鱼吃掉后,大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