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隆万盛世 > 1323人选

1323人选

    1323人选 (第3/3页)

坐着三十二个轿夫抬的轿子。

    谁干的?

    魏广德可不知道,只知道有这么个事儿。

    至于其他,都不是什么大事儿。

    倒是也确实有地方官员晚上去拜见休息的张居正,送去不少东西。

    离京之前,张居正的随行车马是三架,现在已经增加到九架,可见多出来的东西就是沿途官员送的各种礼物。

    或者说,是请张居正带回去的祭品。

    不过这种事儿,其实就是大明官场上人情客往的常态。

    劳堪去这件监督出海的商品,都收了两车礼物。

    劳堪本身官职也不低,地方上官员自然也知道他和魏阁老的关系,自然也是用心巴结。

    这种礼物上的馈赠,在大明是公开的,不算受贿索贿的范畴,而是官员之间关系的表现。

    就好像魏广德同年或者那些致仕官员离京,魏广德也会派人送去东西一些银子和一根人参。

    收好手札,魏广德就喝着茶,摇着折扇等候谭纶的到来。

    不多时,张吉直接前面引路,带着谭纶走进了书房。

    “快坐,这天气,还没退署,只能先将就将就。”

    魏广德客气的请谭纶坐下,张吉吩咐人送来茶水和井镇的西瓜。

    “嗯,味道还不错,子理兄,你尝尝。”

    魏广德拿起一块西瓜一口咬下,香甜汁水入胃,带着丝丝凉意,好不痛快。

    “好。”

    谭纶也不客气,拿起一块西瓜就送入嘴里。

    几块西瓜下肚,署意似乎也退下去不少。

    拿起湿毛巾擦手,等谭纶也擦手后,挥退左右这才问道:“子理兄那边,是否已经有名录了。”

    兵部对军中将领情况肯定非常熟悉,他要的年轻将领名录,其实很好找,甚至可能就是按照年龄,把三十岁以下将官的情况抄录一份就可以了。

    而魏广德,自然希望在这份名单里看到几个熟悉的名字,然后好有针对的进行培养。

    实际上,魏广德也担心他记忆里那些熟悉的将领,怕未必都是那种像俞大猷、马芳这样能占善战的将官。

    但无所谓,先培养一下看看,行就逐渐委以重任,不行就剔除就是了。

    毕竟,他能记住的名字,肯定是在大明朝做了点什么事儿出来的人,他才会对他们的名字有点记忆。

    而他们做的事儿,可能是好事儿,也可能就是办坏事儿。

    比如自己老丈人徐鹏举的大名他就知道,不是因为他是魏国公,而是因为他被冠宇“草包将军”之名,在后世被人骂有辱“鹏举”二字。

    很快,一张记录着七八个名字的纸张就来到他手里。

    魏广德一个一个看下去,上面有名字、年龄及家庭信息,还有就是现在的官职,之前做出过什么大事儿,立了什么功劳。

    全篇看完,七八个名字里,魏广德还真有收获。

    其中两个人的名字,魏广德依稀有点印象,说明这俩人以后应该是做出了什么事儿,让他们的名字被流传下来了。

    刘綎字省吾,江西新建人,祖籍南昌高田龚村,大都督刘显之子。

    万历二年考中武举状元,随父讨伐九丝蛮,刘綎率先登上城楼,抓获蛮人首领阿大,立首功。现任南京小教场坐营、守备。

    麻贵字崇秩,号西泉,回族,大同右卫人,大同参将麻禄之子。

    麻贵由舍人从军,累功升都指挥佥事,充任宣府游击将军。隆庆年间,提升为大同新平堡参将,是年贼寇大举进犯,掠夺山阴、怀仁、应州,地方将官多不敢挡,唯独麻贵和兄长副将麻锦拒敌有功,受到奖赏。现为大同副总兵镇守大同西路。

    魏广德看到的这两个人,一个在南京任职,一个则是在大同担任要职。

    镇守一路,可不就是重要军职。

    “麻贵三十五了吧。”

    魏广德看着字条上麻贵的生年,算了算就问道。

    “却是,但四十以下其实在军中都是小辈,三十多也算年轻将领。”

    谭纶笑道,他猜测魏广德是在为宣府镇马芳事寻找替代人选,所以擅自做主增加了麻贵的名字。

    如果马芳坚持的时间不久的话,麻贵就可以从副总兵直接升总兵,顶替一路总兵官职位。

    “其他人如何?”

    随即,谭纶又问道。

    “刘綎,我想派他去辽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