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隆万盛世 > 1322人才难得

1322人才难得

    1322人才难得 (第1/3页)

    大明京师进入八月,天气依旧炎热,秋风并没有吹走暑气。

    再有院里树上知了猴不知疲倦的鸣叫,让屋里的魏广德感觉很难受。

    在大明做阁臣,日子其实蛮枯燥的,有处理不完的奏疏,魏广德对太祖朱元璋的不容易是深有体会,对永乐皇帝的设置内阁也表示很理解。

    要知道,他处理的也不过是天下奏疏的一部分,就觉得很难了,那两位皇帝,当初可大部分时间都是大权独揽,一个人处理这些奏疏。

    刚处理好一份奏疏,魏广德把它放到一边,伸手又拿起一份,一看封皮就是一愣,随即嘴角挂出笑意。

    奏疏有些厚,魏广德翻看前面看了眼,是礼部的奏疏,上奏俺答汗请封索南加措为达赖喇嘛之事,请求朝廷定夺,后面则是俺答汗的奏疏,最后还有索南加措上的奏疏,向大明表达忠心。

    等了半个多月,奏疏总算还是送到京城了。

    魏广德仔细看了俺答汗和索南加措的奏疏,从字里行间慢慢揣度他们的心理变化。

    说实话,魏广德多少还是受到那位的影响,对达赖喇嘛表现出一丝不信任。

    不过仔细看完索南加措的奏疏,感觉此时或许是被藏巴汗政权打压的很了,急需得到外援的帮助,所以奏疏内容很是谦恭。

    既然对方表现出了谦恭,魏广德也不觉得有必要拿捏,虽然他内心早就认定此事。

    不过,当事儿真摆到面前,内心多少还是受到前身影响。

    再看了眼俺答汗的奏疏,魏广德这才拿起纸条铺好,提笔开始票拟,“蒙古向佛之心可见,拟封索南加措为护国弘教禅师,请定夺。”

    需要说明的是,达赖喇嘛虽然在大明得到册封,但并非封的达赖喇嘛的封号。

    严格说起来,这时候的达赖喇嘛只是俺答汗对索南加措的尊称,属于私人性质,自然不可能在官方文书上写封他做“达赖喇嘛”这样的文字。

    “护国弘教禅师”,这是魏广德在看完奏疏后想到的,向蒙古人宏扬佛法的禅师。

    至于加上“护国”二字,也是显得高大上,毕竟是要朝廷给敕命和印章。

    收起笔,魏广德觉得差不多了,当即等纸条上字迹略干后,这才拿起放进奏疏里。

    只不过,有些事儿还是他不曾想到的,那就是谭纶在那天之后曾和兵部职方司有关官员探讨此事。

    职方司给出另一个判断,那就是俺答汗在掌握漠南蒙古后,如果继续向青海,甚至西藏方向经营,恐尾大不掉。

    那意思就是,魏广德他们打算引诱俺答汗带来蒙古人上青藏高原,削弱蒙古的实力,可殊不知这是蒙古人扩大统治区域,增加人口和战力的一个臂助。

    如果控制不好,俺答汗的实力怕是会因为得到西藏而有一个质的飞越,更加难以控制。

    对此,当晚谭纶就赶到魏广德府上,详细把职方司的分析告之了魏广德。

    到现在,魏广德还对此有些犹豫,没有定下最终目标。

    是的,有时候想事情就是这样,只考虑到偏好于自己这面,却忘记事情都具有两面性。

    蒙古人大举入藏既是危险也是机遇,危机危机,危险中的机遇。

    所以这会儿,魏广德才想到先把索南加措送到蒙古去弘扬佛法。

    还是那话,让蒙古人“放下屠刀”才是目的,要么去放养,要么就去拜佛,不打架,多好的事儿。

    不过魏广德不知道,这其实也是原本时空发生的事儿。

    索南加措代表的黄教在西藏已经没有容身之地,不得不求助于蒙古,前往蒙古宣扬佛法,同时加强和蒙古的关系,希望借助蒙古的力量恢复格鲁教在西藏的地位。

    而他,最终也圆寂在蒙古,新的灵童就是俺答汗刚出生的曾孙。

    而这个第四世达赖喇嘛,则是在晚明带着蒙古骑兵回到了西藏,蒙古人的实力也再次进入西藏,建立起汗国。

    当清朝征服了蒙古和中原以后,西藏的汗国也臣服于清朝,由此清朝有了干涉西藏事务的理由,当西藏不服中央朝廷命令以后,清兵先后多次从青海和四川出兵攻打西藏获得成功。

    最终,军事上的胜利让西藏统治阶层选择真正臣服于清政府,清政府派出的驻藏大臣得到了充分的权利,可以干预西藏的事务,把西藏和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