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人兽大战(1) (第1/3页)
事后,绍岩考虑到行军路上带个婴儿多有不便,于是便找到了当地的一对年轻夫‘妇’,据村里人说,这对夫‘妇’为人一向老实本分,而且婚后一直未有生育,绍岩这才放心地将小震笙‘交’由他们抚养,并嘱咐他们务必要善待这名可怜的‘女’婴,夫‘妇’二人却也是老实人,抱起小震笙便疼爱的舍不得放手。
经过这次地震的洗劫,村里的房子大部分都已经不复存在,放眼望去皆是一片废墟,好在人员没有多大伤亡,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绍岩不顾众大臣的反对,决定为这些无家可归的村民重建家园。
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整座村庄很快恢复了原貌,一样的房子,一样的路面,甚至就连家里的布局摆设都是按部就班,这样一来,人们住进去之后就不会感到不习惯。
另外,为了防止自然灾害的再次侵扰,绍岩特地让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村外的空旷地上建立一排房子,以便给村民们做为避难之用,绍岩特别嘱咐士兵将每座房子的屋基都挖得很深,最后将所有房子全都用铁链牢牢的连在一起,任它风吹雨打都不会倒塌。
历时整整八天的重建工作终于完成了,人们住进了崭新的家,而绍岩和他的那些臣子士兵们也总算松了口气,如今房子有了,可美中不足的是,村民们的粮食供给都被这场大地震一扫而空,稍微富裕点的百姓家中养的牲畜,如牛、羊、猪、‘鸡’等等,多半都死在了这场灾难当中。
贫穷的百姓损失要相对少一些,可是眼看再过三个月就要过年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年到头忙里忙外,盼的就是这么一天,一家人团团圆圆、高高兴兴的围在坑头上吃顿团圆饭,然而他们这些美好的梦想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打破了,如今家中一贫如洗,这个年还怎么过?
绍岩深有体会,他自小是个孤儿,‘团圆’两字看似很美,可是离他实在太遥远,或许八岁前还能有那么一丝期待,毕竟父母还依然健在,不过那时候的记忆很模糊,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和伯父相依为命的那段日子,伯父每月拿着微薄的收入养活着他们两个人,家里除了一口锅、一张‘床’,其它什么都没有,每到年底,当他看到别的小孩穿着新衣裳到处炫耀时,他只会躺在‘床’上默默的闭上眼睛落泪,当别人的孩子跟着爸爸妈妈抢着电视台的时候,他却一个人独坐在寒冷的‘门’槛上,等着还在外面捡破烂的伯父的归来。
天下的主体是穷人,没有贫民百姓哪来的天下?哪来的帝王政权?为此,绍岩打算伸出援手帮帮这些贫苦的百姓,可是由于这几天修建村庄‘花’了不少费用,他所带的那些银两已经没剩下多少,无奈之下,他只好厚着脸皮去向那些大臣们开口了,这些大臣们在转移的时候,都曾偷偷跑到家里带了些银两藏于行李装备中,一个个富得跟个小财主似的。
这天下午,绍岩将所有大臣聚在村东头的开阔地上,当着全村百姓的面,他直截了当的向大臣们挑明自己的意思,群臣听说皇帝要让自己‘放血’,一个个不停地在那里哭穷。
李长生第一个响应,随即带头捐出身上的银两,他的那些手下和所有将士也都纷纷将自己微薄的军晌捐了出来。
邓炳堂相继拿出身上为数不多的俸禄,白如雪、穆影先后将随身携带的一些首饰也‘交’给了绍岩,只有那些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的大臣们没有任何动静。
风呼呼的吹着,周围的树木、‘花’草随风摇曳,鸟儿们欢快的在枝头上叽叽喳喳的跳来跳去。
见那些大臣们迟迟不肯出手,绍岩缓缓地走到他们跟前,语重心长道:“朕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皇帝,实在不应该向臣子们开口,从洛京城破之后,朕就没有给你们发过工……,发过俸禄,在你们看来,朕也许不是一个好皇上,但尔等却是朕的好臣子,当日你们不屈于梁、楚两国之下,宁可跳楼追随太后殉国,你们对朕、对东林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苍天可见。
而今,朕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尔等久居高位,或许体会不到民间的疾苦,朕却是深有感触,朕曾亲眼目睹过一位老‘妇’人将自己唯一的儿子送上战场,当时有人就问她,你把儿子送走了,将来谁来给你养老送终?老‘妇’人就答那个人说,我一个老太婆老都老了,凭什么还要把娃子拴在身边?娃子如今长大了,是该为朝廷出份力了,老太婆我不识几个字,但还知道什么叫忠孝难两全这个理,只要娃子能够让天下更多的母子团圆,成为万民敬仰的英雄,我也就开心了……。后来,老人的儿子战死在沙场,她自己没过几年也离开了人世,而且死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容……。”
在场所有人听后都默默的低着头,许多将士都在那里偷偷抹眼泪,显然是被这个小故事所感动。
“说真的,朕当时听到那位老母亲的话后感触颇多,而那位老母亲恰恰也是我们东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