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李诗君尾山鏖兵 (第2/3页)
君集已经听了卜君瑞的话,派兵加强那陇县防守了!
李诗君听了,不觉是叹了一声,说道:“天下之能者,所见大都相差不多。我能想到要夺陇县,他卜君瑞也能想到增防陇县呀!”
徐兴道:“元帅,如今辛君集决心难下,卜君瑞计谋未定,我们正好就此时用计。”
“如何用计?”李诗君来了精神。
徐兴道:“我有一条引蛇出洞之计!只须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便可胜他。”
李诗君听了,哈哈大笑,连连赞道:“好!果然是妙计!”
于是李诗君好好抚慰了信使一番,就问了信使姓名,家乡,原来这信使本是石门州贯县人氏。李诗君恩威并施,又许以高官重利拉拢这信使,说道:
“你若是替我军办成这个事情,我便奏请太平汗皇封你做个优游逍遥大夫,叫你今生享受荣华富贵。安享下半辈子,如何?”
这信使倒也是个明白人,就说道:“元帅许我这么多好处,我岂能不投降?我前些时得人传信儿,听说老家那边,庄亲庄邻们私下都唱《太平歌》,都盼着太平军打过去,好从此过上那太平日子呢。”
徐兴不失时机插上一句话道:“窦星童,你若是坏我军大事,那后果是怎样的,你也必能想得到吧!”
这信使窦星童道:“小人这番把假信送去,就想法子脱身回来见元帅与军师,好教元帅大人放心!”
原来,徐兴之计,是要假传大西诏书,令辛君集与卜君瑞留下少数兵力守木门峡隘口,却率领主力回夺本州主城木门县城与经县县城,再去汇合唐自荣大军,一起来夺庞县。
而李诗君这边呢,派兵占住尾山,打他辛君集卜君瑞一个伏击。
于是李诗君令人给窦星童换了一身贴身金甲,外面仍是原来衣装,又亲自与徐兴陪他吃饭饮酒,数日之后,估算着到了信使归期之日了,这才让窦星童带着伪造的大西诏令,去木门峡隘口回报辛君集与卜君瑞。
窦星童去后,徐兴道:“不论这窦星童此去成与不成,我军都要前出伏击。此地到木门峡隘口,中间有一段山路,那里叫做尾山,正好可以设伏。”
李诗君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不如请军师领二万人守木门县,我领八万人马前去埋伏。”
徐兴道:“好!我与元帅约定三日之限,若是三日内敌军不来,就说明这引蛇出洞之计失败了。那时元帅可领大军就往木门峡进发,我领兵接应。”
李诗君道:“好!”
却说木门峡守军,辛君集与卜君礼正在指挥军队反击林珙之军攻打关隘,有探马来报,信使回来了!
辛君集道:“将信使唤来!”
于是窦星童就来见辛君集与仲君礼,将伪造之诏令交给辛君集与卜君瑞二人。他二人只是盘问了一下窦星童进京情况,哪里想到自己的信使,已经被太平军李诗君诱降过了呢?
窦星童道:“都督,相爷,下官来时,我主汗皇正令那大砍刀牛费做先锋,领兵往庞县进发呢!”
辛君集听了,一时愣住:“哪个牛费能做先锋?”
卜君瑞却是兴冲冲地问道:“‘是那三枪六锤四把刀’中排名第十的大砍刀牛费吗?”
窦星童道:“正是!”
卜君瑞不由得庆幸道:“现在大西汗国正是战况紧急之时,我主汗皇得一猛将,也是国家之幸啊!”
辛君集此时已经看过了假诏令,并不怀疑,只向卜君瑞说道:
“卜相国,我主汗皇令我们留下一万人马守木门峡,留下一员大将统率,我与你领主力,回攻木门县、经县,前去参与攻打庞县呢。”
卜君瑞道:“我主汗皇这么做,虽不是很理智,但我们也得遵守命令。这样吧,我们留下花老偃将军守木门峡吧。不过,我们必须注意那尾山一带,那里极易伏兵啊。”
辛君集道:“是呀。我们须派出流星探马,随时探报尾山消息。”
这边辛君集与卜君瑞商量回攻木门县,派出流星探马,时时探查尾山一带的情况。
李诗君早已得报,与徐兴商量道:“卜君瑞狡猾得很,目前他们在加强对尾山的探查,我军不易伏击呀。”
徐兴道:“尾山,是他们必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