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左右军合击势成 (第3/3页)
在大同汗国武考大比中得过名次,却是比不得太平军有宋义、吕岩二人,林珙虽是武艺略弱一分,但此人有智啊。
等到辛君集与卜君瑞接到经县第二次求援后,卜君瑞与辛君集两个本已是焦头烂额,到这时就都急了:
经县一旦不保,太平军李诗君部必然会长驱南下,来夺木门州主城木门县。那时,六万大军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岂不是玩完了么!
辛君集道:“卜相国,目前我军在这木门峡,能作战的兵力,其实只有四万多人了。此时又是个腹背受敌的态势,我们怎么办呢?”
卜君瑞道:“辛都督,腹背受敌,是必败之局,只是,我主汗皇若能救援经县,使我军无后顾之忧,这木门峡,他林珙便休想拿去。不如我们派人向我主汗皇求援!”
辛君集道:“卜相国,纵然我主汗皇出兵来援,但也救不了经县之危急呀,远水怎么能救得了近火呢?”
卜君瑞道:“没法子,我们也只好再抽调部分人马去援助经县喽。”
辛君集道:“我们这边再抽调人马,兵力更是不足呀。”
卜君瑞道:“都督,我们梯次抽调兵力。先行抽调本州北面各县人马作第一路援军,去救援经县。
同时,令本州主城木门县守将梁秋领三千兵,作第二路援军,并统率本州南部各县人马,协助经县拒敌。
我们这边,再抽调三千兵,让石虎将军带领,作第三路援军,也去守住经县。”
辛君集道:“相国所言虽好,但是,本州主城木门县抽调三千人马去后,防守就十分虚弱了呀!”
卜君瑞道:“不然,若是经县丢失,那本州主城三千人马也挡不住李诗君,若是经县守住了,木门县主城中就是没有多少兵,也照样安如泰山。”
辛君集道:“说得是啊!”
于是,辛君集自然命令传令兵去各县抽人马,援救经县,卜君瑞则是写了求援之表章,差人送去大西汗国都城所在之西宁州。
却说李诗君这边,一边封锁已经夺下经县的消息,一边作出连营包围经县的假象,一边是流星探马不断,打探辛君集卜君瑞的消息。
这边李诗君已经得知了辛君集与卜君瑞所作的安排,正合自己围经县打援兵的计划。
却说那各县守军,来救经县,都不知经县已经改换门庭,归太平汗国管辖了。于是诸县救兵,或三千或五千,各各往经县拥来。
在木门州南部诸县,其兵到本州要门线取齐,木门州北诸县之兵,则是直接来救经县。
不用说,木门州北面各县之兵,不过是分头而来,早已被李诗君用伏击战各个击破。
而南面各县之兵,聚集到本州主城木门县时,加上梁秋所统之兵,总共也有一万八千人,就由梁秋带领,往经县来。
才到半路上,就有探马得了消息,经县实已被李诗君打破!本州北面诸县援军,都被李诗君用伏击战各个击破了!
梁秋大惊:“消息属实?”
探马道:“小的不敢欺骗大人!”
梁秋道:“既是这样,我们便撤回去。”
梁秋正要统领一万八千人马撤退,就听得经县方向往这边来的路上,鼓声震天,前方是烟尘滚滚!
梁秋大惊:“太平军来得好快!”
原来,李诗君探得消息,伏击敌军数县援军后,料知消息已泄,那梁秋必然不会来经县。
于是李诗君令马荣、纪小虎、张遥、张立四将,各领兵五千,抄道乘虚来夺木门县,自己却领大军八万,撤了九凤岭的埋伏,随后出发——也来夺占本州主城。
当时,李诗君八万大军一拥而上,两军野外混战,李诗君自己是一马当先,梁秋抵挡不住,一万八千人溃逃,逃到本州主城之下时,只剩下三千多人。
梁秋就来城下叫门。
不料城门上一通鼓响,刀枪竖起,一将倚在女墙上向下笑道:“梁秋!马某已经奉元帅之命,袭取本城多时,一直恭候你呢,你怎么现在才来呀!”
梁秋听了,惊得目瞪口呆!
然而,身后尘头扬起处,李诗君大军已到。梁秋无奈,只得请求投降。
李诗君进入木门州主城,聚众将议事,同时派出信使通报林珙:
——我军已经夺取了木门州主城,我们左右两军合击木门峡,辛君集与卜君宝蹦不了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