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柴俊谋游说遭擒 (第3/3页)
那么军师你再去南平汗国,不就危险了吗?”
柴俊谋道:“先派人造谣传,后出兵。小臣我现在就出使南平,待回来后,我军出兵,就算南平汗国发觉了,也拿我没什么办法。”
皇甫俊友对柴俊谋已是言听计从。果然使者到处,大西国不待皇甫俊友派兵绕道攻打木门州,就停战言和了,那大度汗国杜怀彪本与皇甫俊友立过盟约,自不必说。
然而柴俊谋之计虽好,却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施行之时,还是出了岔子:
一个岔子是仲而要与杜怀彪这边——仲而要见到了皇甫俊友的信,当然是就要停战。不想杜怀彪极奸诈,一面派人言和,一面却又暗施偷袭,与其子杜龙杜虎三路人马,一举夺了仲而要大众汗国的安远州、玉田州,大有随时荡平仲而要之势。
仲而要只剩下了定边州和萧关州,又怒又恨又无奈,把皇甫俊友的使者臭骂一顿,理由是:——若非你国来劝和,讲什么合纵之道,我国怎么会被他杜怀彪偷袭?
使者惊怕,只图保命,唯唯以应,狼狈逃回。然而杜怀彪这一偷袭,却逼得仲而要把目光转向外族了。仲而要向北方红毛国求援,后来给诸国带来大灾难,此是后话。这里暂且不提。
另一处岔子,缘起于李诗剑,结果却是在南平汗国这边;这个岔子,导致柴俊谋直接被擒。
原来柴俊谋到了南平后,便得到陆雨农召见。柴俊谋见了陆雨农,便说来意:“小臣此来,不仅是为我大通汗国,也是为贵国而来。”
陆雨农道:“为贵国之说可以理解,但说为我南平汗国,这个不好理解呀。柴先生有何释词?”
柴俊谋道:“目前诸国,太平汗国风头最盛!依小臣所见,李诗剑不削平诸国,其攻势不止。
目前贵国与他太平汗国是为盟友,但是到了最后,诸国都破,只剩下南平汗国与他太平汗国时,贵国还能与太平汗国做盟友吗?
不如贵国与我大通汗国结盟,我们两国,再加上大西、大度、大众共五个汗国,合纵对敌,共同抵抗李诗剑!”
陆雨农听了,无话可答,迟疑不决,就向常思琛请教。
常思琛道:“我主汗皇,此事不如等等看。国师尚未回来,不如等到大国师回来再定。”
于是陆雨农安排柴俊谋入住宾栈,好礼相待,并说明此事须待国师回来再作决定。
柴俊谋暗思:那国师不就是托钵僧么?任他托钵僧怎样有勇有谋,但凡事总绕不过一个理字。我之所言,托钵僧又岂能驳斥得了?
陆雨农早已派出使者,快马赶往大都山,通报国师托钵僧。不料使者还没回来,托钵僧却已经回来了。
陆雨农与常思琛都问托钵僧道:“国师回来得好快!不知国师可曾见到使者?”
托钵僧道:“什么使者?我是从天同府来的。已经知晓柴俊谋要来游说——你们不必听他的,只将他直接拿下就是了。”
陆雨农与常思琛都惊讶:“国师,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我们为什么要拿下他柴俊谋?”
托钵僧道:“大通汗国已经灭亡,放他回去做什么?而且此人多谋,正好扣留下来,为我所用。
换一个角度说,此人在两年前,为唐自荣游说各方,致使全国各地,诸势力落入此人的算计,相互之间纷纷大战,实是百姓流离失所的一个推手!
另一方面,我此次面见李诗剑,已经与他商定了南平汗国与太平汗国的关系——此时不擒下他柴俊谋,又待何时擒他?”
柴俊谋是千想不到,万料不到,不想这托钵僧回来后,授意陆雨农,直接抓了自己,根本不给自己游说机会。
柴俊谋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何况我柴俊谋所说的,是于己于人都有利的!卧榻之侧不可容他人酣眠,那太平汗国李诗剑志在削平诸国,一统天下,岂会单单容你们南平汗国存在?”
托钵僧道:“柴俊谋,你已经没有国了!你除了投降南平国,别无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