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李诗君三胜马荣 (第2/3页)
上名号的都在,弟弟我也要好好会会他们!”
李诗剑也笑道:“从来创业,离不开人材,我岂不知‘三枪六锤’之说?马荣名列六锤之内,若能招降,当然是好事。但是,无论他马荣有多值钱,总不如弟弟你在我心中份量重——弟弟你一定要小心呀!”
原来大同汗国,两年半之前,正当天下大比,武考前六名,有三人使枪,三人使锤,分别是铁枪宋义、金枪宁诚,银枪董山,紫金双锤张猛,八卦双锤左庆,灿银双锤马荣。
这六人,金枪宁诚居第一,紫金双锤张猛居第二,马荣居第六。后面第七名至第十名,却都用大刀,故而,人们又称这一届武考十人为“三枪六锤四把刀”。
这一届武考,因为主考官有结党之弊营私之举,被人举报,其背后牵扯到了三位庭柱公,三柱公互相攻讦,遂令国家武考成绩作废,致使英雄沉沦,猛将落草。
但是,“三枪六锤四把刀”的名号却传了开来。
闲话不说,单说李诗君领兵来到大良县,离城二十里,一万人马安下营寨,李诗君留偏将数员领五千兵守营,自己亲自率领五千兵,来到城门外挑战。
那大良县城中,马荣早已听哨探来报说李诗剑领兵攻打南安州,又听说前军一万人马在李诗君的带领下,离城不远了;马荣于是披挂整齐,领兵出城迎敌。
马荣坐在马上,看对面李诗君不过是十六七岁白脸小娃娃的模样,就哈哈大笑道:
“瞧你年纪不大,也来送死!难道你不知我马荣双锤,曾得过天下第六的名头儿?你可敢跟我单挑?”
原来这马荣自得了天下第六以来,虽然未能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却也常为之自豪。投了朱武后,每每上阵临敌,都是要先跟别人单挑——当然,在顺义军中,是没人跟他单挑的。
李诗君笑道:“马将军双锤厉害,我李诗君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啊,一来我奉命来打大良县城,不容退缩;二来两三年前,我李诗君尚未出山,否则,只怕三枪六锤的名号,得添上我李诗君做第一名!
今天正好是机会难得,我手中这杆绞丝盘龙枪,颇愿意会会马将军的灿银双锤!”
马荣听了,喝道:“你年纪不大,张狂不小!既然要送死,马某人今天就成全你!”
马荣喝罢,舞动大锤,纵马前冲。
李诗君见他小瞧自己,心中暗想:他既然轻视我,我正好示弱于他,再寻机战胜他收服他!只是,我这也是第一次与天下有名的高手对战,我也要小心些了!
于是李诗君也纵马上前,绞丝盘龙枪直出。就听马荣大喝曰:“吃我一锤!”
当时就见马荣左手大锤挂着风,“呜”地一声砸了过来。
李诗君一见,料知挡过这左手锤,右手锤也就到了,于是绞丝盘龙枪枪尖一磕,荡开大锤,枪尾一摆,枪尖乱颤,扎向马荣中宫。
这一枪,是以攻为守,逼马荣自救。果然,马荣右手锤便不攻李诗君,而是自右向左横扫,“呜”地一声里,挡过李诗君这一枪。
二人交马相错,马荣心中暗暗惊奇:瞧他年纪不大,难得也还有点气力,特别是枪法还真不错嘞!
李诗君心下也是暗暗掂量:马荣比我,只是力气稍胜半分!此人力大锤猛,但招数上还不如我师所传这霸王枪精练。若要胜他,并非不可能!看来,我须用我的强项,先挫他锐气!
于是交马之际,李诗君长枪摆动,向后方半扫着刺而出!马荣左手锤却也是于扭身之间,挡下了李诗君这一枪。
马荣的确是力大,李诗君故意叫道:“好大的力气!”
马荣转过马头,却见李诗君并不回马,而是马往前冲,逃了!
马荣哈哈大笑:“小子,你枪法虽好,但是力气不行,不是我一招之敌噢!”
马荣大笑着,纵马自后追赶。李诗君有心引诱,于是两人两马不多时离开了大阵。
这个时候,李诗君早已暗挂长枪,取弓箭在手,回身望定马荣,喝道:“看箭!”
马荣听了,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