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李诗君说陈志元 (第2/3页)
甘,就说道:“一封来信,说得虽巧,又怎知不是你们伪造的?”
李诗君听了,微微一笑,左手向怀中又取出一物,递过来,同时说道:“这是我嫂子给我哥的信物,我哥说是你们家祖传之物,史大哥你看,这凤钗可是真的?”
史强生自然认得,接过来收了。李诗君道:“史大哥,还请将凤钗赐还,这是嫂子给我哥的信物,我哥要随时带着呢。”
史强生道:“你先放了陈天王再说!”
此时陈天王陈志元呢,却也正在看信。陈志元看的这封信,本是厉文山写给李诗剑的,信中开篇就大论天下形势:
诗剑,为师已经听说你于平安州起兵——起兵于此时,须得识得当今天下大势。
东八州流民率先造乱,目前有四股力量,其大小首领,除去杨清才外,朱武、张友三、陆九公等人,都不是远见之人。
然而他们能形成自己的势力,能各自统领十万左右人马,虽是因为灾变激起,但从根本上讲,是天下人心思变的缘故。
当今汗皇昏庸失政,天下大乱之势已成。依为师看来,北庭柱公仲方英久居朝中,多结朋党,必有谋篡之举;
西庭柱公唐自荣对仲方英怀恨已久,如果仲方英谋篡,那么,唐自荣也必将自立为王;
杜怀彪领东庭军二十万,据清流关不出,一个目的是养寇自重,一个目的是观望朝廷。朝中一旦有变,杜怀彪大军蓄锐已久,必然要一举荡平东八州。
杜怀彪与仲方英是貌合神离,仲方英容不下杜怀彪,杜怀彪打下东八州后同样也要自立为王。
平安州与安顺州,均是地处忠州东界,忠州八州二府,地方千里,二府既是大同是汗皇皇都所在,又有关河险阻,且有仲方英坐守,一时不易攻取,你可以趁机先占东八州,抢在那杜怀彪前头。
张友三、朱武之辈,贪利少谋,一战可擒;那杨清才兵出大小丰州,拥有四州之地,免不了要先受杜怀彪大军攻击。此人倒是有些见识,必能与杜怀彪僵持一些时间。
那陆九公,转向南八州,虽是明智之举,但也可以看出此人只是自守之辈。他得了地盘,必然要自立为小国汗皇。此人你可以与之暂结联盟。
依为师所见,短则在本月之内,长则不过三个月,天下必然彻底大乱,那时得了一州一府,就想自立为王之辈,将不知有多少!
为师望你迅速行动,趁着杜怀彪尚未出兵之机,先行夺取东八州数州,然后逐鹿天下,建立新的汗国,拯救黎民,重开太平!
……
陈志元看了,觉得自己是如梦初醒。
陈志元心道:“我拥兵五万,占着安顺州,可是在写信人的眼里,没有一个字说到我,我陈志元竟是提都不值一提吗?
他徒弟只是一万多人马,占着一个平安州,也不过是一州之地罢了,却被写信人寄予厚望,要他逐鹿天下,建立新的汗国!这写信人是什么人呢?
陈志元想到这里,心中大有不服之意,但是转念又一想:眼前这人,孤身一人,在我军大营之中,就将本王劫持,如此说来,这写信人眼中瞧不起我倒也有理啊!
我自从追随朱武起兵,到自立为天王,的确也从未想过这天下大势;我虽然懂得不能谋全局便不足以谋一隅的道理,可惜那只是空头理论,全局是怎么样的,一隅要怎样谋取,我也是迷迷糊糊呀!
我虽然懂得拉拢人才为己所用,可是实在也没有几个可用之人,常胜与史强生,虽然各有长处,但都不能称智谋之士,唉!
陈志元感叹着往下看,及至看到最后,陈志元也明白了,怪不得这人来见史强生,敢情是史强生与李诗剑是亲戚呀!
若是史强生投降了李诗剑,我这安顺州只怕转眼就成为李诗剑的了!
也罢,我既然决定全军投陆九公,这安顺州就让给他李诗剑吧,以此为条件,眼下先保住我这条老命为上策呀!
于是陈志元开口道:“这位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