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厉文山论儒授徒 (第2/3页)
样重大的消息,哪能耽搁?于是贫尼就赶紧过来告诉你们了。”
李诗剑阿妈听了,当时动容:“师太,莫非史家也往这边逃难过来了吗?他们都在哪儿?”
“没有,没有。”见智说道:“他们没过来,我那亲戚说呀,他们家逃难路上遇到了贼人,女娃儿受了屈。听说呀,大约是那史家不好意思再与你们家结亲呢。”
李诗剑两位阿妈听到这里,不由得都叹曰“哎哟!”
当天晚上,李诗剑回到家中,他两位阿妈就跟李诗剑说起娃娃亲之事,不料李诗剑心中总有一个身影在,不同意什么娃娃亲。
他两位阿妈一见儿子不乐意,又想到见智的话,也就正好趁势作罢了。
见智设法打听得李家两阿妈与李诗剑都不愿意的信儿,就另找日子,带了翠姑前来南小李村,路上说道:
“小施主,这南小李村,虽然没有李晚运这个人,却有个人叫李运晚,今天带你去问问看,或许就是你要找的亲戚罢?”
翠姑来到,李家两位阿妈见她虽是长得极俊,但儿子既不乐意,自然也就嫌弃她史翠姑,暗思必是她长得俊才招了贼!
于是李诗剑两位阿妈就推说:你没有信物,我儿子也不乐意这门亲事;他阿爸死前也没说清这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乎,竟将翠姑拒这门外!
翠姑年轻脸薄心思浅,哪里受得了这个打击?不免哀伤无奈,于是就带发修行——她心中的想法是,既然你李家不认我,我,我或许能再遇到……
心中有这个身影在,少女的美梦还有所残存,翠姑当然不同意削发,只答应见智,带发修行。修行之后,这师父见智反而日见其刻薄了!
这中间的曲折,翠姑是知晓多少就说多少。
托钵僧听说后,就问道:“当年你两家没留信物吗?贫僧前时经过平安州,听说那李诗剑现在是平安州的城主了,他可知你们这个婚约?”
翠姑含泪道:“师兄,我听说过了的,他是根本就不同意的。”
托钵僧听了,心下暗思:那李诗剑本是大都名儒厉文山的弟子,果然是少年英雄,不如我帮这丫头一把,促成他们的好事。君子成人之美嘛!
只是,他李家既然悔婚,我若直接找李诗剑吧,只怕不妥,不如用个转折的法子,叫他二人终能成就眷属!
想到这里,托钵僧道:“翠姑,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你的委屈,贫僧也明白了,贫僧倒是能帮你一把,你相信贫僧不?”
翠姑此时,也正埋怨见智刻薄——其实她本心,也并不想做这个尼姑,又且这托钵僧虽是只见过一面,但昔日却曾经听阿爸夸说过他,说他是个侠义僧人。
翠姑愿意相信托钵僧,就说道:“愿听师兄吩咐!”
托钵僧哈哈大笑:“师妹,既然如此,你就随我走吧!”
见智喝斥道:“明尘!你想做什么?你难道要拐带人口吗!”
陆三丫大喝道:“老尼婆!你怎么说我阿爸呢?阿爸认得你,我陆三丫却认不得你!小心我的宝剑,可不是好玩的!”
陆三丫生猛得很,当时把宝剑就压在见智肩膀上了,把见智吓了个半死,只剩下念叨“阿弥陀佛”的份儿了。
其实见智法号叫“见智”,却并非智者,只不过是个见利眼开贪生怕死的尘世俗人罢了。
见智看到陆三丫这副蛮横样子,反而不敢多说她,只向托钵僧,哆嗦着说道:“明尘!你,你,你想谋害师叔我吗?”
托钵僧哈哈大笑,说道:“师叔,我行遍天下,十数年来,不知做了多少行侠仗义之事,扶危济困之举!看来,我的名声还不够响亮!师叔还不知道‘托钵僧’这三个字,说的就是我明尘哪!师叔,我儿子有钱,你别太贪心就是了!”
托钵僧说到这里,递个眼色给儿子;他儿子小棒儿果是贴心,心领神会会做事,直接扔了五十两银子给见智!
见智早就被银子蒙蔽了灵智,也就是个没见识的尼婆罢了,又得了银子,至此,一个屁也没有了。
而托钵僧竟是直上前来,拉了翠姑就走!
托钵僧道:“小棒儿,三丫,你们是先跟我去找个朋友呢,还是先去九公那边?”
翠姑此时,心中犹自震惊:万万料不到这托钵僧明尘师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