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史翠姑兄妹逃难 (第2/3页)
不安全,你兄弟二人在路上要小心了!”
兄弟二人当即向师父道了谢,感谢师父提醒,又叩头告别,这才骑上银角马,火速赶回来了。
路过东八州之倒马州、大名州时,果是大有流民造反,只是他兄弟二人马既快,骑术又精,更不惧有人拦路打劫,一路上倒也没什么险阻,平安归来了。
进入家门之后,这兄弟俩还不曾来到床前,那李运晚就已经停了呼吸。
于是李家举哀发丧。
丧事完毕后,兄弟二人还想再去北海大都,但有不少消息传来,说道是那东八州流民,有几大股颇为横行,只怕前去上京,道路不通呢。
于是两位妈妈苦劝二子,于是这兄弟二人就在家中呆下来了。
这兄弟二人虽然呆在家中,却每天都习文弄武,读书完毕,就驰马射箭,舞刀弄枪。说起来他兄弟两个,都是非凡,论武功是力能扛鼎,论文采是才气过人——文武双修。
却说有这么一天,李家大山之李家族长,召集李家镇大小各李家村的头头脑脑,村中长老们商量道:
“诸位,听说东八州,特别是我们平安州东面的安顺州,已经被贼人占了,贼兵随时可能打到我们平安州来啊!我们李家人在这李家大山,也是大族,我想,集合众人之力,我们李家编练私兵,保护我们李家人,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有一人道:“老族长,我们编练私兵,这事情被官府知道了的话,可是死罪啊!”
又有一人道:“当今我们大同汗国,汗皇昏庸是出了名的,朝堂上尽是朽木为官,禽兽食禄!
东八州出现灾荒,官府不赈灾民,逼得灾民造反,东八州才刚刚一乱,这天下就乱象迭出,渐行渐衰,只怕要改朝换代喽!”
李族长看时,只见说话之人,名叫李运航,乃是北大李村的小族族长,只是此人比起其他人颇有些学问见识。
李族长正要跟李运航这种有见识的人说话,就见又有一人站起身来说道:
“这种世道,我赞同老族长的看法,我们编练私兵,官府又岂奈我何?何况我们这是自保,不同于那些流民盗贼要造反哪!”
此时李运航又说道:“老族长,我们李家子弟,足可以招募到三五千人,兵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将材难得,哪里找会领兵的人呀!没有能人领兵,我们等于是一块肥肉,反而容易招灾致祸哟!”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李族长发现,同意编练李家私兵的人居多数,但大家都存在一个疑问,那就是没有合适的将领人选。
于是李族长道:“自古改朝换代之际,大族大姓人家,编练私兵自保,都是官家认可的。我们可以上报州府衙门备案,就请州府给我们派几个能带兵练兵的将领来嘛。”
李运航说道:“老族长,我认为,上报州府衙门备案是当然的事情,但是请州府衙门派人来帮助我们带兵练兵却不好,那样的话,我们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反为不美!到那时,官府说要调我们的兵就调走了,反而保不了我们家族呢。”
老族长道:“家族不能不保,但是要说领兵,我们自己家族没有能人呀!运航,依我看,你见事明理,颇有主张,你能为我们李家领兵不?”
突然有个坐在角落里的人站了起来说道:“回老族长,我们南小李村就有两个合适人选。”
李家族长一看这人,原来就是叫做李运胜的,这人是南小李村小族族长。
——说起来,李家大山这一带几乎全是李姓,光李家镇就有好几个,怎么区分?
那就是南北东西地区别着叫。那大李村小李村也是重名的多,也同样以南北东西来区别。这南小李村,不过是百十户人家而已,所以这小族族长在座位安排上都常在角落里。
李家族长听了下面小族族长说他们南小李村有合适人选,就问道:“运胜,你们村上谁可以啊?”
李运胜道:“回老族长,本村李运晚死后,他两个儿子都赶回来奔丧,我看他那两个儿子,都是文武全材。”
“李运晚的两个儿子?他们好像年纪都还小吧?”老族长听了,有些疑惑地说道。
李运胜道;“他兄弟两个今年都十六岁了,按咱们编户人家的规矩,都算是成丁了。”
“他们兄弟俩怎么没按编户规矩去做营兵呢?”不知一个什么人,提出质疑道。
李运胜道:“他兄弟俩,据说是京都大儒厉文山的弟子,有身份,是可以免做营兵的。更何况,那李运晚一辈子没少挣大钱,他家有银子花,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