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手先师(2) (第2/3页)
颜童喝了杨戬的谢师茶算是答应收他为徒,当即收起笑容正色说道:“杨戬,你既然拜老夫为师。老夫就给你说说本门的来历。本门历来被武林中称为‘中华门’,凡入我中华门的弟子需先修行儒家之大道,儒家以文为先,武功技击皆是小道。但圣人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自古若想治国平天下,必先学习修身之术。这修身之术除了修行个人的品貌德行,其中便包括研习强身健体之术。试想一个人纵然德沛天地,却只是一介病夫,又如何能平得了天下?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杨戬自幼习文,对这大学之道甚是明白,却不料颜童居然有此一解。不由暗想:师父说的对。孔夫子若是不通武功之道,又怎能只身周游列国,更传不得六艺中的骑射之术。
只听颜童又道:“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至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句话杨戬更是喜欢,心里暗道:若要修行上乘武功,必先诚心正意。那何擎天内心卑鄙,纵然强自修行,武功终究也不能登峰造极。颜童接着说道:“为师这门功夫出自礼记里面的《中庸》。唐代有一名大儒名叫韩愈,此人竭力尊崇中庸,将其奉为‘孔门传授心法’。要想诚心正意,必先研习中庸之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天地万物俱有本性,而武功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发挥出至诚的本性。杨戬天性至诚,正是修习这套神功的不二人选。
颜童接着说道:“老夫也给自己的这套武功取了个名字,便称作‘中通合和神功’。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字决即是修炼个人的内功外功;通字决是如何使用;合字决包罗万象,天下武功皆为我用,最后的和字便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本门武功与佛家道家的参禅打坐不同,乃是由外及内,通过对身体的磨砺达到增进内功的效力。”
这些话杨戬似懂非懂,但既是师父所传的武功必是好的。颜童大袖一挥道:“你跟我来吧。”带着杨戬来到了山顶的另一侧,就是竹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